0898-88888888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团队活动

终于!国家相关部门出手彻底整治隐藏式门把手!

时间:2025-08-03 10:16:36

  在汽车设计的长河中,隐藏式门把手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 1952 年。彼时,奔驰在其 300SL 车型上首次推出这一设计,可能奔驰都没有想到,隐藏式门把手,会在70年后,成为如今新能源车型的标配!

  真正让隐藏式门把手在大众视野中“出圈”,成为众多车企纷纷效仿的设计元素,还要归功于特斯拉。多年后,特斯拉在其车型中采用隐藏式门把手,凭借品牌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对科技感、未来感的极致塑造,让隐藏式门把手迅速走红。一时间,市场上众多汽车品牌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,为了彰显自身的科技属性与时尚感,纷纷跟进,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车辆设计的重要卖点 。

  在汽车设计不断追求创新与潮流的当下,隐藏式门把手曾凭借其独特的科技感与美观性,迅速在市场上走红,成为众多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配置。不过,这一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。如今,国家终于出手整治,力求消除这些潜在隐患。

  5 月 8 日,工信部官网发布通知,公开征集对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,公示期至 2025 年 6 月 7 日。此消息一出,瞬间引发汽车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。

  隐藏式门把手自流行开来,便以其能让车身线条更流畅、降低风阻系数(有研究表明可降低约 0.001Cd - 0.003Cd)等优势,深受车企和消费者青睐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许多品牌为了彰显自身的科技属性,纷纷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车辆的一大卖点。然而,光鲜的外表下,隐藏式门把手的弊端逐渐显现。

  在强度方面,部分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在遭遇碰撞等紧急情况时,强度不足的问题凸显,容易损坏,致使车门无法正常开启。例如,此前有车辆在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,隐藏式门把手直接断裂,救援人员不得不通过破窗等方式营救被困人员,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与时间成本。

  控制逻辑也存在潜在安全风险。在一些事故场景中,隐藏式门把手的控制逻辑可能出现异常,导致误操作或失灵。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起火时,往往伴随着断电现象,而隐藏式门把手大多依靠电力驱动,一旦断电,电动式外门把手和电动式车门内把手便会失效,车内人员无法自行开门逃生,外部救援人员也难以快速打开车门,这无疑增大了救援及逃生的阻碍。

  同时,隐藏式门把手还存在识别操作难的问题。由于其设计较为隐蔽,且市面上缺乏明显、统一的标志,在紧急情况下,车内人员或救援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并正确操作门把手,增加了逃生与救援的难度。另外,电动式车门把手在弹出过程中,还存在夹手风险,给日常使用带来安全隐患。

  为解决这些问题,工信部此次拟修订的标准从多个维度入手。在安全逻辑方面,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,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,确保即便在断电、碰撞等极端事故中,车门系统依然能够开启,为救援及逃生活动创造条件。比如,要求车企必须为隐藏式门把手配备独立的机械应急开启装置,使车门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物理方式开启。

  在标志规范上,明确要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、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,保证标志具有良好的可见性,从而降低乘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。也许以后我们会看到,在隐藏式门把手附近,会出现统一规格、醒目的荧光标识,方便人们在黑暗或紧急环境下快速找到。

  在强度保障上,严格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,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。通过提高把手的材料强度标准以及优化结构设计,让门把手在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依然能够正常工作。此外,还对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、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。

  该标准适用于 M1 类(9 座以下载客汽车)、N1 类(最大设计总质量≤3.5 吨载货汽车)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,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可参照执行。目前,国内已有的关于汽车门把手的标准,如 QC/T 988 - 2014《汽车车外门拉手》和 QCT1211 - 2024《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》,主要针对门把手的耐久性、强度、耐高低温、耐振动、耐腐蚀等方面提出技术要求,对于电动式和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、标志、安全功能、结构强度等技术要求尚无明确规定,此次工信部的举措无疑将填补这一空白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车企在车门设计上走向了更为“大胆”的方向,给使用和安全带来了新挑战。以极越汽车为例,旗下车型采用了创新的无门把手设计。极越汽车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门把手,转而支持自动感应、车内 / 外语音控制等多种开门方式。

  其四个车门更是配置了独立毫米波雷达,用以避免“开门杀”。虽然这样的设计让车身线条更为流畅,风阻系数也能进一步降低,科技感十足,但在紧急情况下,若感应系统或语音控制系统出现故障,或者车辆断电,开门便成了难题。没有物理门把手作为备用开启方式,车内人员和救援人员将面临极大困扰。

  小米汽车则推出了号称半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。从外观上看,它类似很早之前的面包车门把手,露出部分装置于外,并非完全嵌入车体。这种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外凸式门把手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阻,同时又比全隐藏式门把手更直观易用,避免了全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出现的在寒冷天气被冻住无法弹出,或是因脏污、异物堵塞导致无法正常弹出等问题。

  不过,半隐藏式门把手日常工作时大多需要用电,以大众 ID.系列采用的类似设计为例,由于运动部件行程不够,在内部隐藏了微动开关,手伸进去触摸到微动开关,轻轻一碰,车辆接收到开门信号,才能通过车门上的电机实现开门解锁。一旦车辆出现电路故障或断电,这种半隐藏式门把手同样可能无法正常工作。尽管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一项“隐藏式车门把手、车门及车辆”的专利,号称无需电驱动组件就能实现手柄组件隐藏位置的自动复位,但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市场检验。

  国家出手整治隐藏式门把手,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,也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。车企在追求设计创新与科技感的同时,绝不能忽视安全性这一根本。相信在新的标准规范下,包括极越汽车无门把手设计、小米汽车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等在内的各类车门设计,都将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,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,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安全、可靠的方向发展。

关于我们
客户案例
知识博客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
电话:

0898-88888888

备案号:琼ICP备88889999号